河北放生的地方,河北蒼巖山懸空寺
來源:http://www.i-yn.cn 作者:善緣放生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3-07-30
摘要:6、柏林禪寺,中國著名佛教禪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鎮(zhèn),趙州祖庭所在地,內設河北省佛學院、河北禪學研究所,現(xiàn)任方丈為明海禪師,常住僧眾有160余人。晚唐時,禪宗巨匠從諗禪師
 一、魚子放生能活嗎1、蒼巖山橋樓殿是我國三大懸空寺之一。據(jù)考證石橋為隋代建筑,略早于趙州安濟橋。橋上的樓殿為唐代建筑。它坐西向東,長15米,寬8米。從力學角度看,此殿重量及游客滿載時,總重量約在35噸左右,按此推算,橋的拱記應在5到4米之間,而該橋卻拱高8米。其橫跨在兩山峭壁之間,為敞肩拱式,翼角高翹,流蘇彩繪,高架于云天霧海之上,有高不可攀之威、騰空欲飛之勢。建于橋上的橋樓殿內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琉璃光王佛三尊佛像,正中背面塑觀音像,殿內兩側十八羅漢像。2、巍峨獨特的橋樓殿堂,于重山疊翠、峽谷一線處,形成“橋殿飛虹”的天下奇觀,為蒼巖山“三絕”之一。最令人驚異莫名的是,在橋樓殿上方100米的彎路上,過往行人皮膚有變黃變綠的現(xiàn)象,光學專家、氣功大師、佛教人士說法不此為蒼巖山“一奇”。3、相傳蒼巖山是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出家修行的地方,山上建有公主真容堂,俗稱公主廟。4、蒼巖山是電影《臥虎藏龍》及《木乃伊的外景拍攝地。5、大菩文化河北訊2012年11月28日(農歷十月十五日),河北青縣盤古寺舉行果慈法師升座儀式暨全堂佛像開光典禮。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凈慧長老、果慈法師的恩師安徽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九華山百歲宮方丈慧慶長老親自為果慈法師送座。河北省和滄州市有關方面的領導、青縣四套班子領導出席了今天的典禮,佛教界諸山長老及數(shù)千名信眾親臨盛典、目睹盛況。6、諸位長老為果慈法師升座7、盤古文化是中國人的根祖文化,青縣盤古文化歷史悠久,延綿厚重,據(jù)記載,青縣盤古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敕建至今730多年。為配合盤古文化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弘揚盤古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發(fā)展旅游產(chǎn)業(yè),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按照《宗教事務條例》和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青縣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xié)四套班子研究,決定復建盤古寺。新建盤古寺區(qū)域包括:影壁、山門、禹王殿、盤古殿和大雄寶殿等。盤古殿仿照明弘治十七年青縣盤古廟和北京太和殿建筑風格,建筑面積330平方米,殿長27米,寬12米,高17米。8、目前已建好的盤古寺建筑群金碧輝煌、莊嚴雄偉,必將成為青州的旅游與文化的亮點。9、河北滄州青縣盤古寺隆重舉行大雄寶殿上梁儀式10、據(jù)考古證實:保定市安新縣三臺鎮(zhèn)大寺坡有著將近5000年的歷史,屬于新石器時代,是仰韶文化的一部分。追溯到戰(zhàn)國,三臺亦是燕、趙邊界的軍事要地。據(jù)《城冢記》載:“燕趙分易水為界,筑三臺城登降以耀武?!睗h代赤眉也在此起兵,并增筑城池。三臺城在漢、魏、晉是容城縣治所駐地,按漢制,縣署前設一“申明亭”作為“懸書讀法”之所,鎮(zhèn)中心申明亭村的村名就來源于此。我們沿歷史的車轍,追溯大寺坡凈業(yè)寺的前世今生。二、烏龍?zhí)斗派?/strong>1、古時的三臺是文人墨客的匯聚之地,元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劉因,號靜修先生,一生安貧樂道,淡泊名利,在三臺鎮(zhèn)隱居授徒達25年之久,聲名遠播,元仁宗皇慶元年曾御賜扁額“靜修書院”。明代禮部尚書劉愷題臺城晚照詩曰:“雨霽臺城草色青,杖藜閑步靜修亭。半輪落日啣金鏡,一帶晚山橫翠屏。白云未散依紅樹,新月出生睍紫冥。終古地靈人亦傑,英光夜夜燭臺星。”昔日凈業(yè)寺的“臺城晚照”與“靜修書院”同屬于新安八景之內。2、凈業(yè)寺坐落在保定市安新縣三臺鎮(zhèn)大寺坡。據(jù)《侍郎濡陽呂雯記略》記載:凈業(yè)寺始建于大德七年凈照長老所建,宣德六年僧福德同鄉(xiāng)民張玘、陳善、張暠國、志剛建佛殿三楹與四大天王殿。景泰七年住持道潤修東西僧房十間。成化五年僧戒端借張福、馬昇、李昇建祖師二堂構房五楹為方丈增置田土垣墻圃園鐘鼓爐磬煥然改觀矣。3、《太倉周南詩》“殿壁曾題第一臺,蒼槐老檜吼風雷,僧房蕭寂惟啼鳥,那見曇花歷劫開”。歷經(jīng)時代的變遷,凈業(yè)寺由昔日的儼若祈園變得斷壁殘垣,一座占地103畝的古剎從此銷聲匿跡。經(jīng)過土改和公社化運動,寺院擁有的土地也早就蕩然無存。鎮(zhèn)政府衛(wèi)生院學校銀行占據(jù)了殿堂的遺跡。我們只能從殘留的碑文中找尋凈業(yè)寺古時的記憶。據(jù)《乾隆新安志》記載:凈業(yè)寺在三臺村,城西十八里,即古三臺城遺址。臺勢高聳云煙四合柏影參天槐陰鋪地儼若祈園。邑令李公夢麟修方丈兩亭。尹公從教修寺前兩坊,東曰“三臺名勝”,西曰“四境樂土”。4、改革開放初期,黨的宗教政策的落實,凈業(yè)寺被批準恢復,占地面積10畝。真修法師應眾信士之邀駐錫三臺主持凈業(yè)寺的修復工作。當時的寺院遺址滿是雜草叢生,破磚破瓦遍地。真修法師帶領僧眾及十方檀越,發(fā)心發(fā)愿歷盡千辛萬苦克服種種困難,眾緣和合一座殿堂莊嚴,梵音環(huán)繞的叢林道場又一次重生。凈業(yè)寺恢復了弘揚佛法精神財富的功能,信教居士遍布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及周邊各市,也有內蒙、廣州、安徽及東北三省的善信慕名而來。5、“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則應?!秉h中央國務院發(fā)布建設雄安新區(qū)之指示,雄才大略,令人歡欣鼓舞。隨著雄安新區(qū)的建立,凈業(yè)寺本著“凈化社會,凈化人心,愛國愛教”的宗旨,積極開展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設,大力弘揚佛教傳統(tǒng)文化,為雄安新區(qū)的建設貢獻佛教界力量。上報四重恩,下濟三涂苦。凈業(yè)寺所在的安新縣亦屬新區(qū),生活在新區(qū)境內的佛門眾弟子感到無比的榮耀,愿發(fā)菩提心,盡此一報身。6、柏林禪寺,中國著名佛教禪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鎮(zhèn),趙州祖庭所在地,內設河北省佛學院、河北禪學研究所,現(xiàn)任方丈為明海禪師,常住僧眾有160余人。坐落于河北省趙縣縣城(古稱趙州)東南角,與天下第一橋——趙州橋、華夏第一塔——陀羅尼經(jīng)幢和趙州小石橋(趙縣永通橋,都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在趙縣縣城城南,寺內的柏林禪寺舍利塔也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柏林禪寺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縣城(古稱趙州)東南角,與“天下第一橋”趙州橋遙遙相望。它最早建于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20),古稱觀音院,南宋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禪院,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8、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座古剎雖幾經(jīng)興衰,卻仍然香火綿延、高僧輩出。據(jù)僧傳記載,著名的譯經(jīng)大師玄奘在西行印度取經(jīng)之前,曾來此從道深法師研習《成實論》。晚唐時,禪宗巨匠從諗禪師在此駐錫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響深遠的“趙州門風”,柏林禪寺因此成為中國禪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9、金代,這里一度改為律宗道場,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揚戒律達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詮宗律師。金朝末年,法傳臨濟正宗的歸云志宣禪師主持法席,柏林寺由此革律為禪,宗風大振。歸云禪師平生主持七所名剎,望重當時,現(xiàn)在北京西郊寺廟尚存其舍利塔;元代,這里先后有圓明月溪禪師、魯云行興禪師,都是宗門大德,柏林寺由茲氣象恢宏,成為燕趙一帶的佛教中心;明清兩朝,中央朝廷管理趙州地區(qū)佛教事務的機構——僧正司設在柏林寺。當時柏林寺的住持往往同時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來,柏林禪寺屢遭劫難,殿堂、經(jīng)像蕩然無存。到1988年這里重新進駐僧人時,只有趙州禪師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古柏,很難使人想到這里曾是一處佛教古剎。10、1998年5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準柏林寺作為宗教場所開放,交河北省佛教協(xié)會管理,并逐步籌資修復。河北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凈慧法師親自主持祖庭修復工作,他不憚辛勞,奔走呼告,夙興夜寐,慘淡經(jīng)營?!捌拼u亂瓦毛毛草”的荒敗景象逐漸改觀,殿堂佛像一一涌現(xiàn)。1992年8月28日,普光明殿落成開光典禮隆重舉行,來自美國、日本、臺灣、香港的貴賓和國內諸山長老、佛教信眾三千多人參加了這一盛況空前的慶典,趙樸初會長委托吳立民先生持親筆信前來祝賀。 標簽: |